黑龙江省蔬菜信息网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大同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发表日期:2018-09-27 10:04:24 点击次数:322

    金秋时节,大同区八井子乡公民村3000亩花生种植基地的花生丰收在望,远远望去,黄绿相间,煞是好看。

  “今年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虽然租金每亩要400元,可种花生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公民村大冈子屯种植户魏殿友告诉记者,公民村共有土地两万多亩,过去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今年调整种植结构,花生、青椒等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效益可观。

  公民村的“小尝试”,背后是大同区的“大探索”。近年来,大同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市场需求、项目建设、基础配套、政策保障等谋思路、想办法、定措施,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年,该区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5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5.8%,形成了以棚室果蔬、道地药材、露地瓜菜、杂粮杂豆为主的精品农产品生产格局。

  ——坚持多元化发展,优化结构调整总体布局。大同区综合考虑地理特征、比较优势和种植习惯,找准产业定位,优化布局空间,重点打造了棚室果蔬、露地瓜菜、中药材、杂粮杂豆“四个基地”。

  发展棚室果蔬、中药材产业,大同区已有多年经验,可谓驾轻就熟。露地瓜菜基地建设方面,该区依托产地市场、订单收购、经纪人外销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并重点在大同镇建设“五彩农业经济带”4000亩,实现了经济价值和农旅融合双赢。此外,祝三乡建设无籽西瓜生产基地2万亩,林源镇、太阳升镇等地发展甜菜订单生产基地1.4万亩……今年,全区露地瓜菜种植面积将突破10万亩。

  杂粮杂豆基地建设上,该区依托盛今谷物、红高粱等新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谷子、高粱、花生等优势品业,全区杂粮杂豆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

  ——坚持市场导向,拓宽结构调整主销渠道。大同区把工作重心由田间地头向“市场端头”转移,重点发力“四个市场”,引导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该区主动对接市场,定期组织乡村干部、经纪人等“走出去”,访市场、问行情、抓对接,与大润发、新玛特等大型连锁超市合作,已签约蔬菜、杂粮、中草药订单16万吨,纯效益增加1.6亿元;培育经纪人闯市场,对作用发挥好、双带能力强的经纪人给予每人一定的奖励,培养15名经纪人组建专业团队,销售果蔬15.6万吨、实现销售额7.8亿元;依托产地优势建市场,启动建设3.7万平方米的同萨农产品综合交易大市场,结合祝三无籽西瓜和八井子天利果蔬交易市场,完善专业物流批发和跨域交易合作功能,实现年交易能力50万吨;叫响品牌拓市场,培育“大同果蔬”“双榆小米”等重点农产品品牌,加大“中国寒地提子之乡”“中国优质果品之乡”品牌宣传,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

  ——是坚持提质增效,夯实结构调整品质基础。大同区从“四化”入手,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通过提升供给质量,有效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引进原味1号番茄等设施果蔬专用品种30个,推广西甜瓜嫁接育苗等技术5项;重点建设甜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完善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4处乡镇质量检测站……通过注重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话语权。

  该区注重综合化服务,建成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农业大数据平台等10个功能单元,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注重智能化装备,引进设施控制和物联网技术,推广植保机等10种机械,大同镇航天果蔬科技示范园区和上仓济嘉果蔬生产基地成为全省“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样板;注重集团化经营,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基地+农户”等模式,全区76%的农户加入合作经营组织。

  ——坚持政策扶持,建立结构调整激励机制。大同区持续出台补贴政策,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对新建标准冷棚每亩补贴2000元、温室补贴7000元,同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6名,培训农民、指导生产,促进特色作物规模化发展;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注资1300万元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为农户提供1.3亿元信用担保,年初以来已发放涉农贷款1230万元;发挥扶贫资金引领,截至目前,已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0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33万元,重点建设棚室、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扶贫项目45个,带动贫困户1235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