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蔬菜信息网

饮食行为问题 营养性疾病 龋齿 多动症 发育迟缓 名列前5

发表日期:2018-09-20 09:39:37 点击次数:508

    记者从各大医院接受体检的正常儿童中随机抽取200名受检者体检样本,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竟然存在诸多健康问题,而进一步分析统计后发现,名列前五位的分别为饮食行为问题、营养性疾病、发育迟缓、多动症、龋齿。

    这些儿童都在0-10岁之间,接受的都是常规体检。他们均有参与进行综合素质评估的一项或多项测试,主要包括智力筛查、社会生活能力测试、注意力筛查、学习障碍筛查、感觉统合能力测试、家庭环境测评、膳食行为评估等。然后根据接受一项或多项体检项目测试的人数进行分类后,通过“评估-分析-指导-追踪-再评估”的循递进管理模式环,对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看似正常健康的儿童,也存在不少健康问题。 
    为何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反而多了,这些问题的发生率有多高,家长又该如何预防和介入? 
    60%有饮食行为问题 
    在所抽调的200名接受常规体检的儿童中,接受膳食行为评估的儿童共有42名。这项评估包括儿童每日食物结构、饮食时间、食欲情况、是否挑食偏食等七项内容。评估统计后发现,58.35%的儿童存在饮食结构失衡;66.7%的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此外其他关于饮食行为的各项问题,比率也平均达到60%。 
    原因分析 
    家长过分溺爱导致挑食偏食 
    福州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黄林娟说,从儿童实际情况分析,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多数是家长缺乏健康意识和过分满足孩子要求导致的。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吃多少,而不在意吃什么、怎么吃;如果孩子对食物表现出强硬的自主选择态度时,如不吃蔬菜只吃肉,不喝开水只喝饮料,边看电视边吃饭,家长更多时候也都是无条件妥协,时间一久就形成恶性循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刘光华也说,由于家长的过分疼爱甚至溺爱,在门诊中经常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是自尊心极强,表现为脾气不好、目中无人、自大等情况,而这些也是导致挑食、偏食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此外,部分是因为身体微量元素的缺乏,或本身患有过敏性疾患,导致其对食物的耐受力有限。建议饮食行为干预更关键黄林娟说,要纠正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更多时候是饮食行为的调整。首先是定量,把每一餐孩子要吃的食物,用固定的容器盛好,并要求其吃完,长时间自然会形成条件反射;其次是改变食物顺序,在摆菜时,要先摆放孩子不喜欢的,后摆放孩子喜欢的;第三是父母示范,不要在家中备太多零食,也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吃零食。第四让孩子参与购物烹调过程,感受到对食物的好感。 
刘光华也表示,当孩子出现挑食、偏食等情况时,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同时,在餐桌进食时要养成条件反射,即到餐桌时就只能进食,而不是边玩边吃饭,或者玩其他的。最好还需限制进食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孩子还是吃得比较少,也应停止进食,从而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50%有营养性疾病 
    在200名随机抽取的儿童体验样本中,从中选取了100名有进行身高体重发育评估的,其中肥胖的有47名,而轻度消瘦的只有2名;对50名儿童有接受了微量元素检测进行分析,缺铁的有24名,缺锌的有22名,营养疾病平均基数达到50%。原因分析吃得多动得少刘光华说,肥胖症等问题在门诊中也日渐突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反而忽视了平衡膳食。还有部分原因是家长存在观念方面的问题,认为孩子只要吃得多就好,而没有注意锻炼。因此有些孩子出现轻度肥胖,严重的则出现心血管等方面的问题,有些以往多见在成年人身上的疾病,也表现在孩子身上了。黄林娟也表示,儿童营养性疾病,事实上是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出问题的连锁反应。如肥胖多数是因为高热量饮食、爱吃肉不吃水果蔬菜,喜欢喝碳酸饮料等引起,而微量元素会出现缺乏,也是偏食挑食等饮食结构失衡引起的。建议控制吃多运动刘光华表示,防止肥胖,需要注意控制零食以及垃圾食品。而黄林娟则表示,对于肥胖的儿童,最重要的是控制饮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坚持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而对于锌缺乏症,铁缺乏症,应调整饮食结构,按年龄及时添加辅食,丰富品种;此外,补充富含锌的食物,如海蛎、瘦肉、鱼、海藻等;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蛋黄、肝、坚果、鱼等;补充新鲜水果蔬菜,促进肠蠕动,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必要时补充铁制剂、锌制剂、维生素。 
    25%有发育迟缓问题 
    在随机抽取的200多名儿童中,有20名儿童进行了发育评估、智力筛查以及社会生活能力测试,对其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发育商等六项能力进行问卷测试并进行相应的评估打分。统计后发现,有9名儿童均存在其中一项测试不达标,其中语言测试项和社交测试项不达标的儿童有6名,属于发育迟缓中最突出的问题,总体发育迟缓比率达到25%。原因分析过度保护和隔代抚养或是主因刘光华说,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孩子增多不难理解。虽然目前新生儿抢救条件成熟,但有些伤害无法避免。也有部分孩子是缺少与父母的沟通,而出现语言发育迟缓。黄林娟则表示,发育迟缓还包括语言、动作、社交、生活自理能力等。在发育上评估中发现,多数孩子的社会交往、自理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等领域存在发育落后。而这与家长创设的家庭早期教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家长不让孩子独自融入社会环境而过度保护,孩子跟随爷爷奶奶隔代家长成长等原因。建议早期干预和综合训练结合对于语言等发育迟缓的孩子,刘光华建议,平时父母要多加强与孩子沟通。 
    黄林娟介绍,要促进儿童智力全面发展,家长可以从五方面进行干预。创造有丰富刺激的环境,从前语言阶段(0-12个月)开始,就提供大量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刺激,多让孩子与人交往,多鼓励孩子奔跑跳跃;早期行为干预,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利用**和**,尽可能对孩子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声调,激发其语言的产生;口腔功能训练,及时添加辅食,避免饮食过分精细,联系咀嚼硬物、吹、吸、抿、舔等动作及舌头操锻炼,促进口腔功能的发展。鼓励用声音、姿势表达需求,孩子能做的尽量让其自己完成。避免长时间看电视、听音乐、玩手机、电脑,减少单向语言。 
    20%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 
    在大样本中,随机根据分类抽取了31名有进行注意力筛查的儿童,这些儿童年龄均在6岁以上。综合这些儿童所接受的感觉综合检核、父母问卷、电脑测评、家长和教师评定量表等多项测试分析统计后发现,有8名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6名儿童被明确诊断为多动症,平均基数为20%。原因分析智力过低过高或过早开发根据体检的数据分析,黄林娟介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的儿童,有的是因智力落后导致,有的则是智力过高导致;少部分幼儿由于环境污染、饮食、饮水中含有较多的铅,接触过多彩色涂漆毛绒**,导致血铅过高而直接引起多动症;此外由于感统失调、父母过早进行智力开发原因,也会导致孩子多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建议父母要多陪孩子 
刘光华说,门诊中也发现一些多动的儿童,目前对于多动的原因还不明确。父母能做的是,则是要多陪孩子。黄林娟则表示,对于被明确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家长要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让孩子多与社会接触;同时应及时到正规**的心理门诊进行干预和治疗。 
    17%有龋齿 
    在抽取的200人大样本中,有57名儿童进行了口腔保健检测,包括牙齿、口腔黏膜、舌系带检查、筛查有无龋齿等项目,有龋齿的儿童有10名,比例达到17%。原因分析喜欢甜食但牙齿保健不够黄林娟说,从接受体检的大人群分析,儿童出现龋齿问题多数是因为喜欢吃甜食,又没有正确保持牙齿卫生导致的;另外,临床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儿童是日常饮食过于精细,咀嚼不够,最终引起乳牙滞留、牙齿不够牢固等问题才导致龋齿。建议控制甜食注意刷牙在预防龋齿方面,刘光华提出,主要是要控制甜食,平时注意刷牙,如果没有刷牙也要漱口。黄林娟则提醒,要保护牙齿,从小培养孩子用牙卫生,睡前不要吃甜食,或吃完甜食要及时刷牙,此外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要适当增加孩子摄入粗纤维的食物,如玉米、地瓜、小麦、大麦、荞麦面、薏米面、高粱米、黑米等。 

(来源: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