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8-08-23 10:10:54 点击次数:995次
“这片200亩的无籽西瓜地,今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说这话时,大同区祝三乡平桥村党支部书记吕鹏底气挺足。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平桥村想实招、干实事,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大同区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实施“三三四四”增收模式,用14个实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各村家底越来越厚实。
创办“三类”经营主体,发展自主经营型集体经济
大同区结合市场需求,培育壮大多种经营主体,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兴办经济实体。充分利用集体资金、资产优势,领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等经济实体,把奶山羊养殖定位为立区产业,由林源镇长发村、高台子镇七撮房村、太阳升镇委什吐村、老山头乡永太村分别成立4家养殖有限公司,整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扶贫贷款等资金,建设4个养殖基地,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和壮大村集体积累。
领办合作社。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领办合作社,采取自主、合作、入股等经营方式,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高台子镇争取省、市乡村振兴政策资金,由羊草沟村集体成立农机合作社,对全镇10万亩玉米秸秆进行打包销售,实现了集体增收。
创办服务组织。成立服务外包公司,为周边企业提供油罐清洗、物资装卸等服务;成立家政服务公司,组织村民进城区提供护理、保洁等服务……鼓励村集体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各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增加了村民和集体收入。
发展“三项”增收产业,发展项目开发型集体经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大同区依托各村自然资源优势,按照“选准长效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的思路,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选准项目。
引进光伏项目。利用盐碱地、废弃地等,引建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收取用地租金、按比例分红等增加集体收入。目前,祝三乡日新村、老山头乡老山头村、双榆树乡新华村和向阳村的光伏项目均已落地,征地补偿金极大增加集体经济积累。
发展农村电商产业。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要,把产品销售放在“线上”。林源镇长林村集体创办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通过线下体验、线上订购、代理销售农产品等,使村集体获得收益。
发展农特支柱产业。祝三乡面粉、双榆树乡小米、大同白芍……如今,这些品牌已经在市场叫响,特色种植村数量逐年增加。大同区围绕乡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流的本地品牌,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实施“四种”经营模式,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
大同区抓住产权制度改革有利契机,明确资产资源权属,通过实施“四种”经营模式来增加集体收入。
招商发包模式。对优质资产进行公开竞价,将闲置资产改扩建定向发包,使集体收益最大化。大同镇一村对村属商服、航天科技示范园区棚室进行竞价发包,通过租赁果蔬批发大市场、保鲜库,实现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
入股分红模式。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产业能人”的合作发展模式,以集体所有的土地、水面、棚室等资产资源为基础,采取折价入股、合作开发、收益共享等方式,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八井子乡长安村借助该模式,拿出一部分集体棚室入股到果蔬种植合作社,让村集体收入有了保证。
自主经营模式。对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能力比较强的村,以村集体资产资源为基础,选择优势品业项目进行自主经营。太阳升镇葡萄花村把小学闲置校舍作为生产车间,种植食用菌3万多袋,收益进入村集体,作为专项扶贫资金。
资源开发模式。开发利用荒坡、集体空闲地等集体资源,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实施盐碱地改良等措施,增加集体有效资产和经营收益。
发挥“四类”资金作用,发展投资促进型集体经济
强健村集体经济,资金不可或缺。大同区通过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引建长效增收项目,提升了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用好扶持资金。利用好上级扶持资金,通过提供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村集体创办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和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
用活扶贫资金。把产业扶贫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全区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建设各类扶贫项目12个,在实现全面脱贫后,将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使村集体持续获得产业收益。
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投资项目,增加集体资产,提高集体经营收入。
吸引社会资金。动员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发展,洽谈引进涉农企业投资兴业,合作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来源: 大庆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