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蔬菜信息网

穆棱市八面通镇 宜居生态小镇做农特产品大文章

发表日期:2019-06-11 08:27:36 点击次数:880

    八面通镇位于穆棱市北部,是穆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更是承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哈大齐”工业带的枢纽,既处在东北亚“金三角”之中,又位于对俄出口的黄金通道。作为典型的城关镇,八面通镇集全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于镇内,聚农、林、牧、副、渔于八面通镇近郊。虽然小镇耕地面积不广,制约了粗放型农业发展,却开辟出了经济附加值更高的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同时,该镇主打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愈发红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赏花,体验“金牌”农家乐的魅力。
  好吃、好玩、好景,尽在太和村
  “虽然我们八面通镇没有什么如画山水可以让游客欣赏,但每年还是有大量游客前来,目的地只有一个--太和村。光说没用,走,我领你们去看看!”在与穆棱市八面通镇党委书记蓝非一番攀谈后,他决定让记者“眼见为实”,到离镇中心7公里处的太和村一探究竟。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簇拥,鲜花点缀......在太和村村委会前广阔的广场下车后,环顾四周映入眼帘的就是如此景象,颇有南方水乡幽静闲适的味道。
  作为临时向导,太和村村支书黄士发领着记者一行在村里干净平坦的乡道上逛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太和村是典型的镇外村,村风村貌都很朴实,村民也都很文明且热情好客。2013年以来,八面通镇集全镇力量大力建设太和村,总投资2200万元实施了“穿衣带帽”工程,对村里的排水、广场、房屋、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现代化新农村风貌。
  “我们村最大的亮点就是民宿,干净整洁还舒适。”黄士发说着就走进了一家前院后屋的典型农村住宅,院子不大,但支两张桌子,摆个烧烤炉还是绰绰有余。走进现代化样式的平房,左右两边是两间宽敞的房屋,沙发、软床、硬炕、冰箱、电视、浴霸一应俱全,一个类似吧台的桌子上还摆放着数款酒水饮料,给人感觉既贴心又温暖,非常人性化。“目前,这样的民宿我们全村有20个,农家院有3个,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农家乐的氛围。”黄士发告诉记者,2015年太和村还被中国旅游办颁发了首批“金牌农家乐”荣誉称号,并在太和德品果蔬基地和30亩花海的基础上增加了万寿菊种植项目,吸引了更多的游人入村参观,不仅美化了景点环境,还丰富了参观内容,让太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旅结合”休闲示范村。
  此外,太和村做为抗战老区,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宣传和弘扬老区人们不怕牺牲、支持抗战的精神,村里专门建成了煎饼展览馆,馆内陈列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摊煎饼用具、东北民俗物件和抗战遗留物品,成为太和村村民和游客们学习历史、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黄士发表示,太和村乡村生态旅游突出“笨的绿色,土的时尚”的特点,找准旅游市场差异化需求,以关东文化为载体打造乡情目的地,通过为游客提供最为原始的农家火炕、农家饭菜、休闲采摘、煎饼大酱等农家产品与优质服务,将普通农家院变成旅游民宿,不仅叫响了太和村的名气,农民还增加了不少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更被黑龙江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至今,太和村已建成采摘园5个、百亩花海1处,未来将逐步把太和村建设成为“龙江丝路带”上的美丽乡村。
  特色农产品铺就致富路
  “乡村振兴,改革创新发展是关键,八面通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势在必行。”蓝非表示,由于耕地面积的制约,八面通镇因地制宜大规模发展棚室农业和特色农业,食用菌、富硒地瓜、沙棘籽油、南瓜籽油等农产品成为八面通镇农业发展重头戏。
  记者随车来到八面通镇四平村中的一片广袤土地上,发现这片土地的土壤颜色略微发红。蓝非解释道,这片土地就是四平村有名的富硒红薯种植地。四平村支部书记于晓东介绍到,经过权威的检测部门检测后发现,四平村土壤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含硒量可达到普通黑土的3-4倍,且出产的红薯更加甘甜可口,成为四平村农民新的致富作物。目前,四平村共种植红薯面积500余亩,每亩可产2000斤,产生效益3000元。
  “不止是独特的富硒地瓜,全穆棱市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园也在我们镇。”蓝非自豪地说。随后,记者就在位于八面通镇四合村的俊发食用菌产业园宽敞的菇棚内,看到了一朵朵鲜嫩欲滴、散发着特有香气的香菇簇拥在一段段木头上摇摇欲坠,仿佛已经等不及被人摘下。据穆棱市俊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洪俊介绍,该产业园内主要种植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现有大棚出菇棚130亩、养菌棚6亩、冷库400平方米、菌包厂一个及生产车间一个。产品主要销往哈尔滨、北京、呼和浩特、上海等地。
  “为了增产增效,这两年我多次外出其他省市学习,也经历过失败和亏损,但最终掌握了香菇栽培的真正技术。”邵洪俊回忆道。如今,俊发食用菌产业园在香菇栽培技术、配套服务、原辅材料、机械设备、生产流程上已经完全按照标准化管理,从备料、装袋、灭菌、点种到管理、采菇、保鲜、加工、分级、包装、运输、外销等环节,也实行了全程标准化技术指导。同时,合作社还引领带动本地和周边贫困户投入到食用菌生产中来,帮助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蓝非表示,八面通镇名头响亮的农特产品还有不少,像东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南瓜籽油和沙棘籽油、对俄出口的太和德品西红柿、清河黄菇娘等都是人尽皆知的优质产品,更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八面通人一直有着超凡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电商架构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尤为显著,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向好。”对于八面通镇未来发展方向,蓝非脑海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蓝图,并对此充满期待和向往。他希望更多人能来到八面通镇,感受小镇的魅力,体会质朴、热情却又文明、现代的民风。更期待小镇能够为全国各地输送更优质的农特产品,为游客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八面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太和村花海。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簇拥,鲜花点缀,作为八面通镇生态旅游的基础,太和村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该村在原有30亩花海的基础上增加了万寿菊种植项目,每年夏季,鲜花盛开,随风摇曳,好似海洋起涟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同时,德品对俄果蔬基地暨采摘园、爱国教育基地等旅游项目,共同将太和村打造成集爱国教育、农业观光、婚纱摄影、农事体验、农家餐饮、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和市民慢生活休闲度假区。
  富硒红薯。
  四平村土壤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含硒量可达到普通黑土的3-4倍,所以该村盛产富硒红薯,其皮紫色透亮,肉呈紫红色,口感更加甘甜可口。这种红薯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尤其是硒的含量较高,与普通红薯相比,富硒红薯硒的含量要高出不少。
  太和村煎饼
  太和村煎饼远近闻名,是村民家家户户常备食品。该村生产的煎饼主要以纯玉米为原料,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酥软可口,色泽金黄,口感卖相俱佳,食后极耐饥饿。同时,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肌肉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延缓衰老,是不错的保健食品。
  尚堃 晨报融媒体记者 谌忆龙 崔皓 陈占辉 摄影报道
  【行者手记】做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才是乡村振兴的出路
  在采访中,八面通镇党委书记蓝非对小镇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条件的不足多少有些无奈,但他从来没滋生过“就这样吧”的想法,不甘平庸、努力创新,不适合粗放型农业就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没有旅游资源就打造“金牌农家乐”……总之,蓝非带领着全镇人民,依靠大家辛勤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将八面通镇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小镇,更发展起特色农产品经济,带动着村民增收致富。

  八面通镇的发展蓝图,让记者感叹如今新农村的发展已经不完全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此基础上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策略有规划地去创新开发,在保障长远发展的同时,做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才是乡村振兴真正的出路。

(来源:牡丹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