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蔬菜信息网

讷河:为“五大经济”筑牢最优营商环境

发表日期:2019-01-29 09:20:05 点击次数:839

    近年来,讷河市积极发挥优势,精准发力,深入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市、产业富民战略,围绕马铃薯、肉牛、大豆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绿色农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特色旅游“五大经济”,打造营商服务好环境,全面加快富强、文明、平安、生态讷河建设进程,并不断寻求新动能,推动讷河市高质量发展。 

  深度开发“原字号” 

  玉米产业由小变大 

  讷河市敢于招强引大,依托丰富的玉米生产优势, 2017年成功引进了四川鸿展集团在讷河投资布局,2018年12月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30万吨食用酒精和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建成投产,可将讷河市每年种植的近300万亩玉米全部吃干榨净,已加工玉米80万吨,创造税收4000万元,带动生成了拉哈发酵产业园区,正在向鸡尾酒、酒味饮料、调和酒及医药中间体等产业链下游延伸。讷河市坚持系统化思维抓产业,在鸿展集团玉米深加工项目兴建之初,就着手研究原料基地、生态保护、产业溢出等问题,改革了国有青色草原种畜场,组建青色草原农牧业公司,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农业产业基金,推行“麻—米—豆—薯—麻”规模轮作模式,建立“鸿展集团+青色草原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规模轮作汉麻6.48万亩,经检测,种植汉麻后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41.5%、19.4%、63.3%和51.7%,2018年鸿展集团在汉麻茬口基地种植玉米2.8万亩、大豆0.5万亩,亩产分别达到1800斤、455斤,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目前,讷河市做大基地土地规模吸引战略投资的策略取得明显成效,又洽谈引进了浙江国骅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大豆深加工项目、河南平棉纺织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汉麻深加工项目,将会带来大豆、汉麻产业实质性升级。 

  认真贯彻“两山论” 

  旅游经济从无到有 

  讷河市积极融入全省全域旅游路线,把旅游业作为核心产业来抓,依托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挖掘尼尔基斯湖500平方公里高坝平湖旅游资源,邀请国家级专业团队设计全域旅游路线及景观,规划了投资规模45.5亿元的二克浅湖畔小镇,建设立体式农业综合体,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景观,开发全长57.4公里跑车、自行车、马拉松赛道,形成南联鄂温克族“瑟宾节”、北接东北民俗“年猪节”的沿嫩江旅游热线,经过近两年持续推广,旅游经济在讷河实现了“无中生有”,已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5亿元。鄂温克族“瑟宾节”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讷河市在继承发扬传统民俗基础上,赋予了“瑟宾节”明星演艺、赛马比赛、大众美食、商品营销、招商推介等丰富活动内容,将民族节日办成了大型文化旅游盛会,大幅度提升了嘎布喀草原、圣女湖、黄花岛等民俗旅游的热度。讷河市在尼尔基斯湖畔大架子山开发了冰天雪地“冒烟白”景区,成功举办了“2019赏冰乐雪烩年猪文化旅游节暨同砚四驱全国越野车王争霸赛”,设置了全国最大越野冰面赛道,汇聚国内95名顶尖职业赛车手参赛,开展了年猪祭祀庆丰仪式、黑猪跨栏比赛、品尝全猪宴以及各项冰雪娱乐活动,举办了讷河市农副产品大型展销会,吸引游客9万多人次,央视体育专题报道,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特别直播、跟踪报道、全景展示,“秋水之城·美丽讷河”的美誉度迅速提升。 

  打造发展好环境 

  营商服务从线下到线上 

  讷河市抓营商环境坚持走群众路线,市委书记温和多次召开“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居民、个体商户及乡镇、部门干部等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真实的声音。围绕群众和企业感觉最难受的事、最难进的门、最难办的证、最难解的结,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逐一梳理整改企业和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和公共服务问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触网”, 在政务网开通了APP综合服务,实行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群众办事“网上预约”, 实现只见一面、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建成了“码上讷河”智慧生活平台和城市二维码,对接政务、公共服务系统,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办理缴费、贷款、理财、购物和行政审批;上线了“地押云贷、农信云贷”产品,实现“秒申、秒贷、秒取”,使手机成为农民手中的“新农具”。2018年讷河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上升到全国41名,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名。

 (来源: 黑龙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