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蔬菜信息网

藏粮于技推动大豆持续高产--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杨微

发表日期:2019-01-14 09:27:44 点击次数:299

    “在选用优质品种的前提下,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是促进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栽培技术对提高大豆产量、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20余年的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杨微,对提高龙江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意见和建议。 

  杨微,现任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油料作物技术分会理事、黑龙江省耕作栽培学会理事,是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她说,土地是支撑我省大粮仓的基础。从栽培角度看,传统不完善的耕种制度束缚了我省粮食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想要解决这种不完善的耕种制度,就要以耕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起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科学高效的耕种技术体系,例如,旱田作物大力开展轮耕、轮作制度改革,这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法是进一步推动我省大豆持续增产的潜力所在。”杨微说。 

  现阶段,我省粮食主产区农作物长期单一种植。对此,杨微提到,要从制约源头抓起,调整作物布局,以旱田作物为例,可以建立起以玉米、大豆为主导,杂粮、小麦、经济作物等广泛参与的两区或三区轮作制度。连作改轮作,重点破解长期制约我省玉米、大豆生产的连作障碍问题,减少化肥的投入、缓解病虫的危害,实现土地用养结合和轮作周期内各作物均衡稳定增产增效。 

  经过省农科院多年的优化组装,如今我省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以改革传统耕种制度为切入点、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最适合我省省情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建立起技术完善到位的高产栽培技术规范,指导全省生产。杨微介绍说:“随着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实施,百亩核心区创出平均单产252.6公斤的高产纪录,万亩示范区创造出平均亩产227.3公斤的全省大面积高产纪录,我们的努力都有产量来证实。” 

  据了解,我省推广的大豆先进种植技术能抗旱防涝、抵御低温,为适时早播抢夺农时,可以有效破解我省无霜期短、热量资源不足的农业生产瓶颈,可以避免大豆种子萌发期和苗期受早春低温冻害、秋季受早霜危害等重大技术难题。2018年10月2日,省农科院培育的黑农84、黑农87在友谊县友谊农场实收测产,黑农84示范面积600亩,平均亩产250.2公斤;黑农87示范面积300亩,平均亩产246.7公斤。 

  杨微说:“要加大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力度,一是与机械化收获相契合,调整品种布局;二是与栽培技术路线相契合,筛选出适宜高密植的耐密良种;三是与生产需求相契合,将良种、良法、良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助力我省粮食持续增产。” 

  杨微说,目前我省大面积推广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等先进技术,既保留了垄作放寒增温、抗旱排涝、便于人工、机械除草的特点,又发挥了平作省工、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保护土壤结构的优点;既符合世界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适合我省农业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这种方式实现了大豆高产、省工、效率高、质量优,是一项可引领我省未来5~10年大豆生产新技术发展方向的先进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增强国产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