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蔬菜信息网

北林农业 锛住“供给侧”做文章

发表日期:2017-12-11 14:20:48 点击次数:985

    北林区是典型农业大区,耕地面积324万亩,近年来粮食总产始终保持在30亿斤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

  近年来,北林区突出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两个关键点,致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推进。

  以生态有机农业为“供”

  北林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攻,打造结构合理、科技领先、基础坚实的生产体系;从供给侧发力,抓住绿色非转基因食品消费激增的大好机遇,加快把北林区建成全省、全国一流的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年初以来,北林区以“供”为主题,按照扩水稻、压玉米、稳大豆、增瓜菜的总体思路,通过政策宣传、组织引导、主体带动等多种手段,有效破解了农民不愿调、不敢调、不会调的难题。水稻种植132万亩,扩大了5万亩;玉米种植103.5万亩,减少了28.5万亩。这是有史以来,北林区水稻面积第一次超过玉米面积,实现历史性突破。

  质优才能供优,北林区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主攻,加快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全区专品化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绿色食品面积发展到180万亩,绿色食品标志49个。

  农牧统筹也是北林区消化“原字号”、实现“过腹增值”、提高“供给”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条途径。北林区利用优质农产品资源,加快优势畜禽品种引进、选育和改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强化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目前,全区生猪、肉牛、奶牛、禽类饲养量分别达到265万头、34万头、2.8万头和2200万只。

  用三产融合互动作“给”

  北林区锛住“供给侧”,做到有“头”有“尾”。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三产融合互动”,提供优质“供给”农产品。突破精加工、深加工、再加工这一关键点,把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引入农业,使农业成为“接二连三”的集成产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北林区政府紧紧拉住基地与农民的手,深度开发农业“原字号”产品,构建延链增值和利益共享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水稻突出价值链提升,发挥正大、嘉香、嘉禾、稻米香等龙头企业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手段,推进企业产权和品牌的整合重组,逐步构建了集团化、品牌化发展优势,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玉米坚持产业链延伸,做强做大绥化象屿金谷、中国供销集团天泽公司等龙头企业,实现收购、仓储、精深加工一体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培育食品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层次,加工和仓储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大豆采取产业链与价值链并重,依托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以龙王食品、金龙油脂、供销天泽等企业为龙头,采用先进技术,开发系列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目前全区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12家和22家。

  北林区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营销,实行“线下线上”同步发力闯市场。在重点科技园区、重点企业生产基地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全程可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支持鼓励农产品产销企业在大中城市建设旗舰店、连锁店、专营店,使其成为展示宣传销售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窗口和名片;大力推行订单销售、体验销售、定制销售、旅游+销售,实现销售手段多元化、高效化,全力争取中高端消费市场份额。目前,全区线上销售产品30余种,销售额累计达到400万元,产品销往26个省、113个县()

  把培养职业农民做“盾”

  现代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掌握先进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经营者。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必须着眼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北林区把现代职业农民作为创新生产机制的新支撑和“供给侧”改革的后盾。

  北林区进一步提升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规范完善合作社民主管理、财务核算、社员履责、利益分配等管理机制,做到有规模、有标准、有作用。目前全区市级以上规范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到20家、复合型经营主体发展到21个,其中3000亩以上经营面积的达到11个。

  土地产权确认是稳定农业生产的后盾,北林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严把规程、严细程序,到今年年底可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并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数据库和土地流转交易管理平台,为“三十年延续”奠定基础。通过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目前全区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实现200.5万亩。

  北林区在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引导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民营服务主体采取生产资料赊销、保底收购产品、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全区粮食作物签订订单面积65万亩,带动各类经营主体960多家、农户6.6万户,水稻、玉米、大豆收购价比市场价分别提高0.05元、0.03元和0.02元,可促进农民增收3500万元左右。扩大农业保险服务范围,实现扩面、提标、增品、转制,切实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面积落实64万亩。通过多种金融服务和农业融资方式,推进了工商资本型、股份合作型、金融支持型经济的生成发展。(来源:绥化市农委)